校友分享丨飞鳕:直播-内容营销的下一个风口

作者: loooooong 分类: 采编内容 发布时间: 2020-07-11 07:28


直播营销正在成为滚滚洪流,除了卖货,政务、房产、发布会、演唱会甚至连火箭都搬进直播间。疫情之下,传统营销出现停滞,淘宝抖音快手直播营销却一路狂奔,迎来了巨大的流量洼地。

01

传统营销面对的困境

上月,星巴克发布了最新的公告。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星巴克公司在6月10日晚发布公告称,受新冠疫情影响,预计截至6月底的第三财报季,营收下降约30亿美元-32亿美元,营业利润将减少20亿美元至22亿美元。预计2020财年中国和美国的销售额或将减少10%-20%。

  从1999年 1月首度进入中国大陆市场,截至2018年末,星巴克在中国的自营店已经高达3521家,在国内,很多人喝咖啡的爱好,其实是星巴克培养的。但先行者的路并非一帆风顺,2018年,星巴克因为披露第二季度财报两天蒸发了近百亿美元——过分稳定的营收结构、不断上升的成本、市场趋于饱和,这些都是星巴克遭遇增长困难的因素。更关键的是,这一年,它也在营销转型的冲击下风雨飘摇。

被营销转型冲击的不只星巴克一家,从1990到2020,全球市值前十的公司中,能源金融都已经退出了榜单,取而代之的是科技、互联网,也说明互联网和科技对公司价值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。

还说星巴克,如果估守“第三空间”的营销方针,把自己的顾客圈定为浮躁环境下真正能做到小资、优雅、慢生活的一小撮人,星巴克也能活。但作为在中国咖啡市场做了十几年行业第一的巨头,这样沉沦,无异于钝刀割肉。所以,星巴克的应对方案是“提前完成线上化”,把“第四空间”提到战略高度。

第四空间以大数据和AI为依靠——凭借数字化会员累积,首先确保顾客的可触达、可识别和可运营;借助商品数字化,进行更精准的人货偏好匹配,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率;最后,为了真正破解零售行业的效率痛点,星巴克倾力打造专星送,完成整个商业场景的数字化重构。无论顾客追捧的是到店消费还是网上外卖,星巴克始终需要确保将所有数据都存储在自己的平台上。

企业要进行数字化转型,首先要进行营销的数字化转型,消费者行为数字化了,企业的核心职能就是创新和营销的核心,这是德鲁克先生的观点。从营销转型的角度来说,任何企业数字化都先要把各种流有机地结合起来,然后分阶段来实现增长目标,比如说内容流、私域流量、公域流量等等。直播作为一种便捷高效的内容和流量工具,小到一场活动,一个线上的推广,大到针对一个服务,产品的推广,一个产业的营销,都可以变得可数字化,并且在这个过程中,企业原创内容流呈现几何级增长,解决营销中的沟通方式数字化。

直播就是追随用户数字化的步伐,从传统的营销模式到直播营销模式,导购主播化、产品差异化、场景社群化,理念升级,操作换代,在数字化场景中与用户进行更透明的互动,创造更好的购物氛围和体验。02

 营销的本质:内容为王

传统营销依靠计划、层级推进单向传播,数字营销则是依靠数字技术与用户互动,融入场景进行有效传播。直播营销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。

01

电视购物推销

直播最早的原型是电视购物。还记得那个夸张的叫八星八箭的台湾腔导购吗,这是较早的带货,这种带货,是通过录制内容再购买电视台广告时间段来播放的,后来被禁止了。还有一种叫家庭购物,例如湖南卫视旗下的快乐购、国广旗下的专门购物频道等,像赛马之前投的雅娜购的雅娜,就是这种购物频道最高的主播,现在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也多是这种。早期的电视购物,主要消费群体是三四线城市的老年人群。这类人群,他们有购买力,主要是打发时间看电视的购物,这个阶段的营销更像是卖场推销。

02

电商主导的直播

最先意识到的是淘宝,在淘宝,直播入口被提升到了一级页面,还开发了独立的APP。2018年,薇娅在收获了27亿销售额,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顶级商圈的销售业绩相比也毫不逊色。薇娅的粉丝群体以宝妈居多,她主推的货是女装、女士精品、护肤品、家居用品等,大部分还是她自家的产品。众多演艺明星也开始加入到直播电商浪潮中,从国内的李湘、王祖蓝到国外的金·卡戴珊、米兰达·可儿,推动着直播电商不断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。

电商上做营销最终目的毕竟是卖货,所以会在原本传播方案基础上增加一个核心元素:货。所谓让“人”、“货”、“场”匹配,总结为一句话就是:让不同的人群,通过对应的触点,去买到他们想要的东西。

03

内容平台主导的直播

传统的电商平台,像天猫、唯品会、京东这些大的平台还是在延续零售卖货的做法。而新的电商平台就是,以拼多多、抖音和快手、看点这一类为主的,更多地沿用了它们曾经起家的内容、流量裂变和社群沉淀去做延伸,而这一类恰恰是符合当下90后和未来00后的消费主体比较喜欢的营销方式。这种模式才是真正的“内容+电商”的营销模式。

最近,字节跳动宣布成立一级电商部门,将抖音、西瓜视频和火山小视频组成直播业务中台,开始和天猫、淘宝、京东等竞争电商市场,尽管现在字节跳动官方对这件事没有明确的回应,但毫无质疑,让许多用户期待,字节最大的机会不是因为直播能卖货,是因为内容沉淀流量。

以内容主导的直播营销优势也非常明显:

● 直播表现出的都是正在发生什么,而不是刚刚发生了什么,保证了内容足够“新鲜”。

● 主播与观众可以实时互动、实时响应,这也是传统营销所不能做到的。

● 网络直播没有时长限制,可以承载无限的话题和内容。

● 直播门槛低,任何人都可以产出直播内容。

● 直播可以使观众快速与自己喜欢的主播建立直接的社交和信任。

其实,不管是借助电视、网站还是内容,5G时代的营销想要真正实现好的触达效果,背后都离不开人、内容、流量。03

 谁在创造内容

在主播从素人到达人的过程中,可分为选、管、培、争四个阶段,分别对应内容中的主播模式、MCN模式、培训模式、内容模式。

01

主播人选

这是直播产业链最上游也是最核心模块,主播的内容的直接生产者,也是面向粉丝用户的最直接群体。

现在腾讯直播间的主播不完全统计有以下几个类型:

  • 职业主播:电商运营、主持人
  • 从线下到线上的行业从业者:企业主、老板娘、BA、供应链
  • 职业转型:颜值主播转型、达人、明星、老师、模特

直播产业呈现出金字塔和倒金字塔模式,即头部效应,1%的人赚了99%的钱。所以直播平台占据头部的主播资源越多,商业价值就越大,商业化能力就越强,在这个方向,韩国走在了前面。

韩国较早地把传统行业的造星机制移植到了主播领域。从艺人定位到培训包装形成一条龙服务。在主播文化兴盛的韩国,人们称主播为BJ(Broadcasting Jockey),在背后专业团队的包装和策划下,他们的影响力不再局限于直播平台,更已成为SBS电视台早间新闻的采访对象。

02

管理机构

2012-2013 年 3G 时代向 4G 时代转型之时,伴随着微博这样的公共社交媒体的出现,平台开始需要有 MCN 这样的业态帮助平台管理网红帐号和拓展新的内容疆域。随后在 2015- 2018 年,媒介平台逐步丰富,微信、美拍、快手、抖音等相继出现,行业入局者越来越多。

2019 年开始,一方面抖音快手带头提出了“内容补贴”战略,行业迎来了大批包括直播公会的红人机构转型 MCN,头部公司逐步成型。而另外一方面,MCN 本身的商业模式也在跟随平台探索,淘宝直播、抖音、快手发展出来了直播带货模式,红人种草带货成为 MCN 们的核心变现手段之一。

某种意义上,管理机构就是专门寻找主播、培养主播、包装宣传主播的经纪公司。作为直播平台与主播的桥梁,这些公司以MCN或公会的模式出现。

以个人与机构与平台合作为例:

事项个人机构
注册摸索资料很久标准化,72小时
试播发散,自由发挥标准化
时间有时间再播固定时间
推荐位无法申请首页推荐
官方支持难以获得官方互动

对于直播平台来说,与MCN/公会合作,是掌控直播产业链上游的核心资源,是决定平台网红产出、管理和培养的必要条件。在各个主播的背后,开始形成与娱乐圈并无太大差异的管理生态,直播平台、经纪公司、高级玩家成为主播背后的推手。

03

孵化培育

这个模式可以看作是围绕直播产业发展的服务行业,分为网红学院和网红平台。前者是为了对网红产业进行培训、打造、包装并为各大公会和平台进行人才输送的基地,一般针对小网红和素人主播;后者是为网红进行自我展示、资源对接、合作代言的交易场所,一般针对有一定基础的网红和主播。这两者一般都和公会和直播平台打通,包括在资源层面、信息层面、数据层面等打通。这类公司的特点是不具有网红资源,但是确实网红资源流动最频繁的地方,甚至超过直播平台的流动。

对于直播产业的商业价值来说,能够占据培训/整合模块的网红学院或平台,有点像铁路产业链中的交通枢纽,大家都从这里过,你就收点路钱就够了。网红学院的商业价值在于为素人主播提供了一个学习平台,能够不断为主播端注入新鲜血液,网红平台的商业价值在于资源在手,商家我有,打通交易对接,交易产生社会价值,想想淘宝就知道了。

04

内容竞争

直播平台除了主播是核心元素,还有一个核心是内容。网红主播如果想在网络上长期曝光、长期保持人气,必须不断创造和生产新内容,坚持内容运营,坚持每月一个活动、三月一个话题、半年一个热点事件,建设微博、微信运营团队,内容及时更新。内容分为UGC和PGC,最高质量的PGC内容当属于电视台节目和电影节目等动辄几百万起家的制作。对于直播产业的商业价值来说,能够与专业制作团队合作,得到优质版权资源转播将能在内容端得到关键提升,也是核心的竞争力之一。

未来的竞争一定是个人与内容一体化的竞争,从而形成一种互动式的向上循环。精选受用户追捧的内容,加入专业影视编辑团队,制作大电影、大电视、大图书,载体多元化,变成真正的内容IP,实现变现方式的多元化。直播本质上是互联网发展的一种营销手段,核心还是做内容,优质的内容与数字营销手段缺一不可,在未来,再小的营销品牌,都会有自己的直播。04

重新理解人货场

传统营销中的人货场,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理论,其中场的往往是指渠道,或渠道业态,如将线下的百货商店、超市、便利店等渠道业态理解为场,而实际与直播有关的场,是一种连接方式或连接关系,它连接着人与货,即是连接着用户与商品。

实体零售的”场“是物理存在的,是占用城市用地的,是需要设计师来设计,用砖水泥等等来搭建的,一个物理”场“的构建从土地审批到建成,一年的时间是必须的,也可能有更长。而互联网的“场”则非常容易搭建,有些现成的套件,一天一个软件工程师就可以搭出一个购物场。

无论“场”如何变,我们还是发现,消费者对于“场”的认知是有定位的,比如,我们认知到万象天地是社交聚会的“场”,那在线下社交时就会经常约在这里。又比如,我们想购买一款直播用的手机,京东肯定是第一选择,这也是一种“场”。

“场”里来来往往的用户,线上运营者们称为“流量”,线下运营商则管这叫“人流”。无论线上线下的零售商都非常清楚在没有“流量”或者“人流”的时候:

  • 我们通过宣传来吸引用户;
  • 媒体时代,有了报纸电视机公交车地铁这种大众传媒,宣传有跨时间空间形式的多样性,形成广告;
  • 互联网时代,微信微博社交类媒体平台的兴起,及各类网站的出现,广告的方式变的更加多元,形成社会化营销。

每一个场域有它基本的特点和属性:腾讯直播一贯的理性,非常有逻辑的来呈现直播的产品价值,是一种创新的营销工具;淘宝直播越来越成熟,用生动形象的手法来呈现产品的品质和卖点,但是孵化薇娅李佳琦的时机已经不复出现,未来会有很大的主播荒;抖音和快手像刚出名校的新青年,呈现一派时代骄子的气质,在娱乐中做直播,目测他们会不断扩大用户规模,把电商的分母做大,保持平台的内容属性;B站比较有情怀,这个是由品牌调性决定的,那些在二次元长大的年轻人,很快将变成社会主流,但当他们穿上西装变成大人模样,总有一块地方留在B站,就像天涯之于雪姐。小红书特别有文艺气质,种草内容太优质了,但问题是KOL大都“歌红人不红”,缺乏代表人物。05

一切才刚启程

在未来,直播营销的人货场会发生哪些改变?

先说人,现在的主播主要分为两个大类:

  • 专业达人:具备一定的粉丝粘性,有别于娱乐主播的强人设属性,粉丝给与货品较高关注权重;
  • 店铺销售:由线下的销售导购人员转线上化,货品是关键。

从头部主播李佳琦和薇娅看成功方法:

  • 共性:专业、懂产品,都在一线买过货,非常懂得消费者的心理,也知道如何抓住产品卖点进行话术提炼。
  • 个性:个人风格,口语表达,副语言。

未来最具有竞争优势的直播间人选会是谁呢?企业家/创业者们拥有的经营能力、专业能力,以及他们掌握的知识和技能,是用户真正需要的东西。用户所购买的产品,本质也是在为这些专业和内容付费。再说货,现在 MCN机构已经发展到对品牌方和供应链有把控力,省去了中间的采购、仓储、上架、陈列等多个必要环节,直接出现在直播间。

主流的直播电商模式主要有3种:

  • 秒杀模式:超低价限时秒杀,通过低价产品吸引和回馈粉丝,KOL流量越大,能够得到的品牌商家支持将越大。如李佳琦,这类适用于知名品牌在节庆大促期间使用效果更佳。
  • 店铺直播:对店铺中的商品逐一进行直播介绍,过程中也会根据互动情况设定一些小礼品、优惠券等。
  • 产地直播:对于基地、产地进行直播,如服装批发市场、农产品源产地、海外代购等,从货源地直接采购,直接合作。

不管是以超高性价比的价格取胜,还是以产品品质取胜,最终还是依赖于供应链整合+主播推动,货品优势较强,素人主播也可以。有时还会形成一个正向循环,货卖的好,影响力和流量更大,很多压价空间大、试错成本低的快消品和服饰鞋包都适合用这个模式。所以在未来,货是企业与用户双赢的载体:对用户谋福利,节约企业的营销成本,提升流量。

在线上场域,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已经没有纯电商平台和纯内容平台,主要是内容电商化和电商内容化两块。从来没有哪种传播形式,能像直播这样,只需一台手机,就与世界顷刻相连。而内容又是如此的简单,可能只是一顿饭,一支歌,甚至是一次哭一次笑;也从来没有哪一种媒介,具有如此的亲和力,让用户拥有了足够的话语权。

回到直播营销,风口的背后,是人与人之间的基于“共鸣”所带来的价值感。
技术、产品、形式都像走马灯一样变来变去,唯一不变的仍然是营销的本质,让用户更加方便地,更加体验丰富地去认知和解决的问题,所有的一切,内容形式的变化,媒介者的变革,玩法的创新,目标只有一个:为用户创造价值。

飞鳕

  • 整合营销传播(IMC)深圳8班校友
  • 她的深圳MCN机构创始人
  • 深圳市女企业家商会理事
  • 南开湾区投资汇执行秘书长
  • 前财经主播,曾就职于深圳房地产信息网、深广电《亚洲人物》、《深圳品质》、《社责之星》;10年品牌及互联网营销经验,服务上市公司/政府/协会超50家
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,请随意打赏。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!

专栏推荐